圖為涼城縣的長城。
中新網烏蘭察布7月5日電 題:借力長城、岱海 后疫情時代下中國西部縣城亮旅游新“名片”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后疫情時代下,中國西部縣城--內蒙古自治區(qū)涼城縣依靠長城以及岱海景觀,亮出旅游新“名片”。
7月4日,記者赴涼城實地探訪發(fā)現(xiàn),當?shù)毓俜秸铀偻诰蜷L城資源,力圖讓游客享受不一樣的“精神大餐”。
位于內蒙古中南部的涼城縣,森林覆蓋率達35.86%,是全國綠化模范縣。資料顯示,該縣還是內蒙古長城分布較多的地區(qū),全縣境內存有明長城大邊、明長城二邊、漢長城等共174公里,分布于全縣6個鄉(xiāng)鎮(zhèn)。
涼城縣文旅局局長張霄飛介紹,在涼城縣,很多上了年紀的民眾都對長城有深刻記憶,長城也是當?shù)仡H為亮眼的“中國符號”。
“很多村莊就建在長城腳下,民眾對長城并不陌生,這幾年大家對長城的保護意識也在逐漸增強,目前官方已將打造長城旅游名片提上議事日程!睆埾鲲w告訴記者。
涼城縣政府消息顯示,當?shù)鼐硟鹊拿鏖L城二甲地一號烽火臺保護修繕工程已于2021年7月開工,預計2022年9月完工;明長城二邊重要點段保護利用項目2021年完成可研報告編制,項目建議書已批復,正在編制保護利用方案。
“作為內蒙古長城分布較多的地區(qū)之一,我們一定要利用好這一天然資源,讓外地游客有另一種享受。”張霄飛認為,依靠長城資源,進而搞活其他旅游景點,這是涼城縣旅游業(yè)在后疫情時代下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
同時,當?shù)剡將陸續(xù)開發(fā)岱海等旅游資源,真正讓這片“風水寶地”火起來。
作為內蒙古第三大內陸湖,岱海由周圍22條河流和中層地下水匯聚而成,周圍濕地環(huán)境保護良好,灘涂草原廣闊,面積達20萬畝。當?shù)孛癖娊榻B,疫情暴發(fā)之前,這里每到夏季游客成群結隊。
當?shù)孛癖娎钊胀硎荆泛W畲蟮牧咙c在于“每年7至9月份,水面平均溫度在20℃以上,與秦皇島、北戴河水溫相似,完全符合水溫23℃以上的國家天然浴場標準,周邊濕地更是天鵝、大雁、野雞、銀鷗等多種候鳥的棲息之地!
記者注意到,如今的岱海,依然是山西大同、河北張家口、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游客的“打卡地”。當?shù)孛癖娞m芳認為,“炎炎夏日,能找到一個有水的地方游玩,是非常愜意之事。”
涼城縣官方也將岱海的“冬季旅游”作為重頭戲之一。
當?shù)卮蛟斓尼泛H滑雪場,為自治區(qū)級冰雪運動訓練基地,已承辦內蒙古自治區(qū)第十四屆運動會雪上項目、“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及中國9省64個城市運動員參加的“飛雪極限”國際城市挑戰(zhàn)賽涼城站比賽、全國冬季鐵人三項等賽事。
張霄飛稱,“這里也是全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跳臺滑雪、坡面障礙和四人追逐三大雪上項目的比賽場地,有青海、天津、北京等的多個訓練隊長期在這里進行冬訓。”
涼城縣縣長鄭東平表示,涼城縣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且分布密集,在全縣3458平方公里內,集中了高山、森林、湖泊、草原、溫泉、濕地等自然旅游資源,以及古人類遺址、宗教寺廟、紅色文化遺址等人文旅游資源,資源品位和集聚度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qū)首屈一指。
近年來,當?shù)胤e極做活“一湖(岱海)、一泉(溫泉)、一綠(生態(tài))、一文(文化)”四篇文章。
鄭東平相信,后疫情時代下,借助長城、岱海的影響力,當?shù)氐闹兴翜厝、蠻漢山、賀龍革命活動舊址等旅游資源一定會發(fā)生“質”的變化,假以時日,這里定會成為游客“最佳打卡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