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頭戴狍角帽的鄂倫春獵民。
圖為狍角帽。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3月11日電 題:中國僅存的狩獵民族:保護瀕危民族文化進行時
中新網記者 張瑋
“歡迎大家走進鄂倫春,體驗鄂倫春族的傳統(tǒng)文化,感受狩獵民族的小康生活!比涨,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人大主任代喜院向全國各族人民發(fā)出邀請。
鄂倫春族是中國三少民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之一,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小興安嶺地區(qū),曾過著游獵生活。1953年,鄂倫春人告別傳統(tǒng)的狩獵方式,下山定居;1996年,他們放下獵槍,開始從事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養(yǎng)殖業(yè)和旅游業(yè)。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鄂倫春族現(xiàn)有8659人,其聚居地鄂倫春自治旗現(xiàn)有鄂倫春族2957人,其中,鄂倫春族獵民僅1072人。
作為中國最后的狩獵民族,鄂倫春族很多傳統(tǒng)文化瀕臨消失,加快保護瀕危民族文化勢在必行。
狍皮制作技藝是鄂倫春人在世代游獵生產生活中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2015年被列入《第五批呼倫貝爾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8歲的獵民滿古梅是鄂倫春族狍皮手工藝匠人,縫狍角帽、制狍皮衣的手藝傳承到她這里已經是第五代。2010年,滿古梅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qū)級非遺項目--鄂倫春族獸皮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原始密林中的野生動物資源極其豐富,古老的鄂倫春人衣食住行都是從野生動物身上獲得!睗M古梅像寶貝一樣捧著自己制作的狍角帽向記者介紹,狍子的頭圍和人的頭圍大小相似,鄂倫春人用完整的狍子頭部皮毛制作狍角帽,稱其為“滅塔哈”。
狍皮制作看似簡單卻是個精細活,從“熟”皮子、剪皮子到搓狍筋,從小跟著母親學習狍皮技藝的滿古梅做起來得心應手!搬蠼敲笔俏业哪檬纸^活,一天就能做一個。”
“頂部保留狍子角,將眼圈部分鑲上黑色布或以黑色皮子做成眼睛的形狀。”滿古梅仔細介紹著,“耳邊的帽耳平時翻在帽子外圍,天氣冷的時候放下來。不僅保暖,還美觀!
狍角帽的佩戴在鄂倫春族有著特殊的講究。“筆直的狍角戴在頭上像雄鹿一樣英姿颯爽,鄂倫春男人多在節(jié)日和喜慶的日子才佩戴!睗M古梅說。
如今,鄂倫春族雖然已經結束了游獵生活,卻還是想把千百年來的狩獵文化傳承下去。
鄂倫春自治旗文化和旅游局官方認為,首先應當大量搜集獸皮制品加以保護,同時,抓緊培養(yǎng)獸皮制作技藝人才,并對獸皮文化進行研究整理,出版有關書籍,把它做為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部分保存下來。
“別人向我要,我也不給了,做不動了!币呀畔≈甑臐M古梅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自己所掌握的民族技藝傳授給更多年輕人,“誰想跟我學,我都免費教會為止。”
記者了解到,除了狍皮制作技藝,還有樺皮技藝也被列入鄂倫春族瀕危項目進行重點保護。2015年,這兩項技藝傳習展示館列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庫并開工建設,目前已進入布展階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