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內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動態(tài)

錫林郭勒草原牧民和野生旱獺:善待對方,和諧共生

2023年07月24日 09:38   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網(wǎng)錫林郭勒7月22日電 題:錫林郭勒草原牧民和野生旱獺:善待對方,和諧共生

  作者 奧藍

  時近7月末,錫林郭勒中北部的廣袤草原不久前還稍顯干旱,如今經(jīng)過連續(xù)兩周幾場雨水的洗禮,煥發(fā)勃勃生機。這些天,在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沿中蒙邊境線的大片草場上,又時不時就能看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旱獺的蹤影了。

  這里處于典型草原地帶,人畜都較少,植被的原生面貌保持較好,是野生旱獺的理想棲息地。

  我國第一個以黃羊、旱獺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qū)——內蒙古阿巴嘎旗黃羊旱獺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就坐落在這里。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保護區(qū)之外的牧民草場上,也有好多野生旱獺。平日里,它們與牧民互不打擾對方的生活,和諧共生。

  但每一個牧民又都是守衛(wèi)旱獺的“哨兵”。以前,草原上偶然能遇到打槍偷獵或偷偷在草原上放捕獵夾或毒藥的人。每當這個時候,牧民們就會挺身而出,或斥責偷獵者,或偷偷把傷害旱獺的工具處理掉。

  “牧民根本不在乎什么保護區(qū)。在我們看來,只要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保護區(qū)!蹦撩裉K德住在巴彥圖嘎蘇木,他家的部分草場就在保護區(qū)中。“旱獺是活的,能跑、會打洞。雖然政府劃定了保護區(qū),它們并不會乖乖住在里面!

  現(xiàn)如今,這樣的捕獵者幾乎看不到了。但是旱獺天性怕人,一看到牧民就會早早鉆到洞里去。

  “我們都是共同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生靈。”腦木罕嘎查牧民阿拉德日圖家里有8000畝草場,他告訴記者,這幾年,旱獺一年比一年多。

  雖然日;ゲ淮驍_,但看到需要幫助的旱獺,牧民們也會坐不住。

  幾年前的一場大雨,讓不少旱獺洞被淹。巴彥圖嘎嘎查牧民布日古德和父親放牧過程中曾發(fā)現(xiàn)6只無家可歸、瑟瑟發(fā)抖的旱獺,其中5只是幼崽。父子倆在地勢高的地方幫這6只旱獺安置了“新家”。

  “保護好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好野生動物,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布日古德今年還不到30歲,救助旱獺時他還給自己拍了照片留念。

  近年來,當?shù)夭簧俑虏槎荚趯嵤┎菪笃胶夤こ蹋@也變相地改善了旱獺的生存環(huán)境。以腦木罕嘎查為例,嘎查于2019年將5000多畝集體草場和部分牧民家草場申報為生態(tài)修復區(qū)。

  “90后”牧民海日罕2018年大學畢業(yè)返鄉(xiāng)后,一直在附近的邊境草場放牧。他告訴記者,愛護動物的堅持是源于牧民骨子里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世事萬物的包容和善良!斑@是草原文化中蘊含的大智慧,牧民們從不會表達,但是會默默把這份堅持傳承下去!(完)

編輯:烏婭娜
圖片新聞
  • 探訪錫林郭勒草原上,“有顏”又“有趣”的航空科普館
  • 額爾古納的夏季美景
  • 興安盟:消防趣味運動會 “六一”樂學新技能
  • 中國“北方第一所”踏雪巡邊:來自北緯53°的戍守